追根溯源,摩托车诞生到现在已经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世界上的第一辆摩托车是在1869年法国人皮埃尔·未肖制造出来的,是一台以蒸汽为动力的两轮摩托车。
1916年,美国人发明了一种边车以活动关节结构与主车相接的方式,可使摩托车车身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在转弯时可以向内侧倾斜。1939年,市场上还出现一种以边车作驱动轮的边三轮摩托车,自此以后,各种名牌三轮摩托车都纷纷采用这种先进的结构形式。
边三轮摩托车于1910年开始发展,边车最初使用的是柳条,以后出现了更为结实的钢皮或铝皮车斗。1911年,瓦特孙安制成了V型双斗式摩托车,该车边斗很奇特,且平衡性非常好。铝制边斗采用板簧悬挂式结构,获得后人的好评。
二战期间,德国军队大量使用了两轮摩托车和三轮挎斗摩托车,而三轮挎斗摩托车又被车迷们称为侉子车。他和其他四轮汽车相比,重量轻,速度快,更加适应崎岖的地形。
同时依赖于边三轮摩托车的强大和可操作性,也可以被用作部队运输、全地形追击车、军火运输,以及可以移动炮阵地的任何东西,甚至在边三轮上装上机枪和迫击炮。
现如今,在国内摩托车市场,三轮车所占的比例不多。但是骑他的男人喜欢更多的是他的情节和独特的味道。
他没有两轮的轻巧与便捷,也没有四轮的舒适和高端,但是他复古与时尚并现,成熟与张扬共存,潇洒而不失风度。是每个“侉迷”都有的一份情怀。旅行者V3,专为情怀而生。
旅行家V3是本菱公司以GT250太子车为基础,后续开发的挎子车系列之一。而本菱公司是一家集开发、生产、销售摩托车为一体的专业生产厂家,拥有生产系列整车30万辆的生产能力,而旅行者V3是他们近期推车的侉子车。
侉子车对于车架的结构与强度要求尤为重要。而旅行家 V3 的车架,经过强化设计,比普通的两轮摩托车强度更高,也因为采用无缝管为材质,两侧的主要受力弯管结构更结实。
刹车系统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边轮的碟刹。经过无数次的测试和路试,使刹车系统的性能非常成熟完善。其中相应的分配比率为,边轮20%-30%。 前280mm,后240mm,边220mm。
旅行家 V3,减震相较基础车型,有较大升级改进。尤其是在一段与二段之间的强度以及线性连续上有较大升级加强,增加的车重的同时也确保了乘车人员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同时,贴心的设计师也为广大的侉子迷们在外观选择上提供了多款选项,军绿、迷彩绿、魅力黑。
整体来说,这个系列的边三轮复古风很强烈,有种硬派军用的感觉,开着它出门回头率还是相当高的。目前旅行家V3的售价还未公布,估计上市还需要一段时间,让我们拭目以待。
(编辑:风无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