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摩信网 > 导购 > 阅读文章
宝马摩托车成为德军闪电战的得利助手
2016-09-26 10:19:29   来源:军事天地   类型:转载   作者:佚名   阅读(1.04万次)
 

德军的闪电战是建立在地面装甲部队,摩托化步兵已经空中的俯冲轰炸机相互配合的基础上,实施大纵深的两翼钳形攻势,对敌人有生力量实施大合围的战术,要求的就是一个字:快!因此,摩托化步兵跟随坦克部队的速度十分关键,因此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开始崭露头角的军用摩托车受到德军重视,于是,在二战战场上同美军威利斯吉普车一样耀眼的明星,宝马军用摩托车便运用而生。德军习惯上将军用摩托车分为三个等级:0.35升以下的为轻型摩托车;0.35~0.5升之间的为中型摩托车;0.5升以上的为重型摩托车,宝马公司当时生产了宝马R12、R35、R71和R75,除了宝马R35为中型摩托车外,其余均为重型摩托车。

宝马R35配备14马力单缸风冷发动机,通常作为通信兵,宪兵和警卫部队的交通工具,不过通信兵用的最多,因为其采用两轮越野轮胎,机动灵活,而且可靠性不错,重量适中。

宝马系列摩托车中,以宝马R75最为著名,该车从1940年一直生产到1944年,排量0.75升,采用26马力双缸风冷发动机,四速带倒档变速箱,最大速度可达95千米/小时。

宝马R75挎斗摩托车创造性的在挎斗前方安装有自卫武器,有时是1挺MG 34机枪,有时则干脆是在挎斗上搭载1门60毫米野战迫击炮。该车在德军中装备有16 000辆之多,它在条件恶劣的北非战场和苏德战场上以良好的可靠性博得了德军官兵的喜爱。

在苏德战场上大放异彩的宝马R75摩托车也同样受到了苏军的关注,在缴获的德军摩托车基础上进行仿制和简化,增加生产便利性。比如,德军摩托车的握把上有电加热装置,这样车手在冬天骑车的时候手部就不会感觉太冰冷,但是苏联人很务实的把这个装置去掉了,天冷戴厚手套就好了,为什么要搞的这么复杂呢?这就是苏联人的思维,为了能快速大量生产,一切不必要的东西全都去掉。

苏联仿制德国的乌拉尔摩托车又通过军援,到了中国,这样才诞生了我们国内军迷十分熟悉的长江750军用摩托车。

用今天的话来说,德国重型军用摩托车体现了颇为不错的人性化设计:为了照顾寒区驾乘的需要,部分发动机废气可以通过一个选装的锥形排放口喷向驾驶员脚踏板位置,就像一个小暖气,挎斗前部也有类似的发动机废气管路,这样挎斗内的成员也不用在冬天忍受冻脚的痛苦,可惜这些都被毛子去掉了,当然,中国的长江750摩托车也就没有这些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装置。

(编辑:AK47)

0
广告
相关文章
宝马概念型摩托车神似蝙蝠侠座驾 2016-09-14
宝马全新电动摩托上市:续航获大幅提升 2016-09-14
最强休旅踏板车 宝马全新C650 GT上市 2016-09-12
宝马K1200S改装赏析 2016-09-09
台湾宝马拿铁大集结 We R Nine 2016-09-05
宝马R45 改装鉴赏 2016-09-04
宝马HP4 实车鉴赏 2016-09-02
2016宝马摩托车文化节(中国)盛大来袭 2016-09-02
宝马 R nineT改装赏析 2016-09-01
热门导购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