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机构“没热情”,摩托车交强险难买
本报记者株洲调查拒保等原因,监管部门已约谈5家险企
三湘都市报连续报道关注株洲“摩托车买保险难”问题,引起相关部门重视,针对部分代办点强制搭售商业险行为,当地保险行业协会出台了相应措施。同时,有市民爆料,称当地部分保险机构营业网点同样存在设槛拒保、强制搭售的现象。
情况是否属实?连日来,三湘都市报记者再次进行走访调查。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杨洁规
走访
保险机构拒保、拖延、强制搭售
8月起,三湘都市报记者在株洲连续走访发现,当地一些保险机构对于摩托车交强险的办理需求比较淡漠,设槛拒保现象时有发生。
变相拒保。在都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株洲营业部,得知记者要购买摩托车交强险,工作人员直接建议“去华安(华安财产保险)买”。问及原因,该名工作人员表示,网点虽可投保,但要从长沙出单,为了不耽误用户时间,通常建议去别的公司购买。
而在永诚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株洲营业部,工作人员称,网点暂时没有摩托车交强险的相关产品。
设法拖延。在太平财产保险有限公司株洲营业部,记者以投保摩托车为由咨询前台工作人员,得到的答复是,“需要申请,待上级批准后才能办理,公司办理量有限。”
强制搭售。在长安责任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株洲营业部前台,工作人员称可投保摩托车交强险,但须搭售一份商业险。“看排量多大,156元的加100元驾意险,198元的加100元驾意险。”当记者询问如果只买交强险能否出单,工作人员不容商量地说:“出不了!”
同样,在紫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株洲营业部,工作人员明确表示,投保摩托车交强险须搭售商业险。
背后
拒保频现,出险率高成主因
作为首个由法律规定强制实行的险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信息显示,2022年,全国交强险参保机动车数量3.37亿辆,赔付成本1845亿元。交强险风险保障程度稳步提升,为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发挥重要作用。
株洲部分受访摩托车主表示,未按规定投保交强险,车辆无法办理上牌业务,如果在此期间发生交通事故,还将给涉事双方带来巨大经济负担,并可能因赔付问题引发各类社会矛盾。
拒保交强险背后,保险公司有自己的“苦衷”。一位业内人士坦言,在保险业,交强险遵循“不盈不亏”的公益性原则。而摩托车属于高赔付车型,保费较低、出险率较高,极容易出现承保亏损,特别是车险综合改革实施之后,保险公司对于车险品质管控变得更加严格。久而久之,摩托车等高赔付车型的交强险业务,就成了保险公司不愿触碰的“鸡肋”市场,“多做一单多赔一单,所以很多公司肯定是不想做的。”
有业内人士指出,高风险需要高补偿,如果可以按照地区、车型、用途实行差别化费率,或许能够一定程度上调动险企的积极性。
监管
约谈险企,屡教不改将加大处罚
9月19日,根据记者反映的情况,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株洲监管分局保险科、株洲市保险行业协会约谈上述5家机构相关负责人。现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株洲监管分局保险科负责人指出,希望保险机构加强内部管理和人员教育培训,加强行业自律和协同,对媒体发现的问题,认真整改,如屡教不改,将加大处罚力度,绝不手软。
涉事机构负责人表示,将按照相关要求,积极组织整改,杜绝类似事情再次发生;承担主体责任,对摩托车交强险业务做到不拒保、不推诿、不强制搭售其他保险产品,让老百姓明明白白消费。
另外,《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明确规定了相关保险机构的承保责任,界定了违规行为,清晰列明了相关处罚措施。对于发生拒保、拖延、捆绑销售行为的,监管机构应对其处以5万元至30万元罚款。
(编辑:纹章)